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6号提案答复的函

    发布时间:2023-07-04 17:35
    【字体:打印

    樊长慧委员

    您在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《关于做好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》的提案收悉,经研究办理,现答复如下:

    一、基本情况

    (一)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。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,大力推进二龙回族乡民族食品产业、池河镇传统食品产业等取得突破性进展,推动藕塘花生、三和蔬菜产业园提档升级。加大品牌培育力度。加强与浙江大学智库团队合作,打造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定有良材典型农产品。

    (二)农文旅在乡村融合。西卅店镇青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股52%与安徽恒嘉农业公司占股48%成立滁州市瓜蒌部落农文旅有限公司,盘活闲置农村小学资产,打造光阴教室主题文化休闲民宿,融合瓜蒌种植等田园文化、农耕文化,发展瓜蒌部落农文旅新业态。瓜蒌部落收入分配按照村级集体40%、恒佳农业公司60%。瓜蒌部落节假日、周末日均客流量约2万人次,带动餐饮小吃等服务发展,带动脱贫户就业10人以上,带动周边瓜蒌产业发展1000亩以上,为农文旅在乡村融合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。

    (三)是畅通水美乡村始终坚持把水体治理与岸线美化、环境塑造相结合,推动境内河、湖、塘、库四水资源串联相通,推动美丽乡村、水美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,着力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。大力推进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、驷马山江巷灌区、炉桥电灌站等灌区建设,一体化推进陈集、严涧河2条中小河流治理及25座病险水库改造。

    (四)推进农业“+旅游”“+教育盘活大桥镇中原局三次会议遗址、藕塘镇红色资源、拂晓乡红石峡、炉桥古镇资源,融入乡土文化、红色记忆、乡愁乡味。以龙虾文化节、梅白鱼文化节、桃文化节等活动载体,推进乡村休闲度假、农业生态观光、红色研学等业态融合发展,吸引人们到乡村去、到田野去,住农家屋、吃农家饭、购农产品,催生乡村旅行、一日游、郊区游、亲子游等新业态,形成农旅融合的叠加效应。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,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个,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,集休闲、旅游、体验、教学于一体的研学基地4个。建设江淮分水岭风景道104公里,与凤阳县、明光市、南谯区等旅游景区大连通,构建了县域乡村游大循环与全市游双循环格局。

    二、目前存在问题

    (一)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尚不完善。基础设施投入薄弱,特别是旅游景点的厕所、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缺乏,专用公交车、住宿、餐饮店少且不规范,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缺乏。

        (二)尚未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。绝大多数乡村旅游特色化、系列化和深度化开发不够,品质不高,与农牧林发展结合不够紧密,未能形成一条龙的产业体系,难以满足旅游者的多层次、多样化的休闲旅游需求。

    (三)对农业旅游发展引导不足各个旅游开发项目是各自为政,缺乏统筹规划,整体凝聚效应不强,散、乱、杂现象明显,难以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旅游产品。

    (四)用地矛盾制约农业旅游发展。目前有投资意愿的企业、返乡创业的群众,由于受建设用地指标和审批政策的严格限制,投资积极性不高,用地指标和建设规模成为当前农业旅游的最大制约因素。

    三、下一步计划

    (一)科学规划与融合发展相结合。充分结合山水资源、历史文化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、新农村建设,因地制宜,科学合理编制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规划,使规划适合未来旅游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,做到资源互补、设施共建、市场共享、协调发展。

    (二)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。处理好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,以“保护就是发展、生态就是财富”理念为指导,坚持按照“面上保护、点上开发”原则,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。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,坚持开发服从保护、开发促进保护的原则,坚决避免因急功近利、盲目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。

    (三)配套建设与服务管理相结合。完善旅游交通设施配套建设,增加乡村内外部道路、环卫设施、医疗卫生、电力通讯、旅游标识、给排水、停车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改善乡村环境,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良好基础。

    最后,再次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办类复别:A

    联系单位:定远县农业农村局

    联系电话:4288469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定远县农业农村局

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202374

     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